百度AI戰略全面爆發:智能雲與自動駕駛雙輪驅動市值突破290億美元
- Kristie
- 4月16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事件背景
2025年4月16日,百度集團-SW(09888.HK)在美股與港股市場同步迎來強勁表現,市值突破290億美元,創年內新高。這一突破源於其AI技術商業化進程的加速落地,尤其是智能雲業務需求激增與自動駕駛技術L3級量產的官宣。瑞銀當日發佈研報,將百度美股目標價上調至123美元(港股120港元),維持“買入”評級,認為其AI驅動的搜索產品升級與雲業務增長將重塑估值邏輯。
核心進展
1. 智能雲業務領跑行業
百度智能雲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37.37%,2025年一季度增速進一步攀升至27%,主要受益於GPU算力租賃和AI模型即服務(MaaS)需求爆發。其私有化一體機解決方案已覆蓋金融、政務等高毛利領域,帶動交叉銷售收入增長。瑞銀預測,2025年智能雲收入將突破200億元,占總營收比重提升至25%。
2. 自動駕駛商業化提速
百度Apollo Go宣佈2025年底實現L3級自動駕駛量產落地,搭載該技術的車型將支持城市道路全場景脫手駕駛。同時,飛行汽車製造基地在廣州動工,計畫年產1萬臺,目標2026年實現商業化運營。這一佈局使其成為全球首個同時推進陸空智能出行的企業。
3. AI搜索重構流量入口
百度APP全量上線AI搜索功能,整合多模態交互(文字、視頻、數字人),用戶日均使用時長提升至28分鐘,MAU連續三個月保持4%以上環比增長。AI改造後的廣告系統實現點擊率提升15%,轉化成本下降12%,推動廣告收入環比改善。
市場反應與戰略意義
• 估值邏輯重塑:當前動態市盈率僅8.63倍(港股),顯著低於全球科技公司均值。瑞銀測算,若AI業務分拆估值,其雲與自動駕駛板塊單獨估值可達150億美元,占現有市值的51.7%。
• 生態協同效應:通過收購先鋒基金(持股95.01%)和網信證券(麥高證券),百度構建“AI+金融”服務閉環,2024年證券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1.98%,成為第二增長曲線。
• 技術壁壘強化:自研AI晶片“昆侖芯3”性能提升3倍,深度學習框架PaddlePaddle開源生態開發者超500萬,形成從晶片到應用的全棧能力。
未來挑戰與機遇
• 商業化平衡:需在廣告主預算收縮與AI投入增長間找到平衡點,2024年研發費用率已達19.7%,高於行業均值15%。
• 政策風險:自動駕駛法規落地進度、數據安全審查可能影響技術迭代速度。
• 競爭格局:華為、小鵬等對手加速佈局L4級技術,特斯拉FSD入華或加劇市場爭奪。
結語
百度的AI戰略已從技術投入期進入規模化變現階段,智能雲與自動駕駛的雙輪驅動正在改寫其估值模型。隨著L3級車型量產和金融生態完善,其“技術+場景+資本”的護城河或將打開第二成長曲線。正如瑞銀所言:“百度正從搜索引擎公司進化為AI基礎設施服務商,這一蛻變值得更高估值溢價。”
Komment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