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城市限購鬆綁,市場分化加劇
- Kristie
- 3月4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住建部聯合多部門發佈《關於優化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通知》,明確提出“因城施策支持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”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等一線城市宣佈階段性放寬非核心區域限購政策。
與此同時,杭州、成都等新一線城市跟進調整公積金貸款額度上限,而部分三四線城市則進一步推出購房補貼、契稅減免等刺激政策。市場數據顯示,政策發佈後首周,核心城市新房成交量環比上漲20%-30%,但三四線城市仍持續低迷,樓市分化格局進一步凸顯。
熱點內容解析
1. 核心城市限購“定向鬆綁”
此次政策調整中,一線城市首次對遠郊區域(如北京平穀、上海臨港、深圳大鵬新區等)取消戶籍及社保繳納年限限制,允許外地戶籍家庭購買1套住房。
同時,二套房首付比例從60%-70%降至40%-50%,釋放改善性需求。分析認為,此舉旨在緩解核心城市因人口外流導致的郊區庫存壓力,同時避免中心城區房價過熱。
2. 市場分化:一二線回暖,三四線持續探底
政策刺激下,北京、上海等地遠郊樓盤到訪量激增,部分開發商啟動小幅漲價。但三四線城市政策效果有限,以中部某三線城市為例,2025年2月新房均價較2024年同期下跌12%,庫存去化週期延長至28個月。
業內人士指出,人口流出、產業基礎薄弱及保障房供應增加,導致三四線樓市長期承壓。
3. 租賃住房與保障房建設提速
與商品房政策並行,2025年保障性住房年度建設目標較2024年提升25%,重點覆蓋外來務工人員及新市民群體。
北上廣深等城市試點“共有產權房轉租賃”模式,允許業主將閒置共有產權房納入政府長租平臺,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。
政策動因與深層邏輯
1. 穩經濟與防風險雙重目標驅動
2024年四季度GDP增速放緩至4.1%,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8.7%,成為拖累經濟的主因之一。政策鬆綁意在通過啟動高能級城市市場,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修復。
同時,定向放寬限購而非全面放開,反映出政府仍嚴防核心區域投機炒作捲土重來。
2. 人口結構與城鎮化階段轉變
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,2025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68%,新增城鎮人口增速放緩,住房需求從“增量擴張”轉向“存量優化”。
一線城市郊區及二線城市成為承接人口流入的主力區域,政策傾斜與之匹配。
3. 房企債務壓力倒逼政策調整
截至2024年底,百強房企中仍有35家面臨債務展期壓力,部分地方國企通過收購停工專案參與“保交樓”。
限購鬆綁可直接提升房企銷售回款能力,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。
行業趨勢預判
短期來看,政策刺激或使核心城市樓市在2025年二季度企穩,但購房者信心恢復仍需時間。中長期需關注兩大變數:
一是保障房大規模入市對商品房價格的衝擊;
二是人口負增長背景下,城市間“搶人大戰”如何重塑住房需求格局。
房企將進一步向高能級城市收縮佈局,輕資產代建模式或成中小開發商轉型主流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