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北京核心區土地市場"量價齊升":政策紅利與市場信心共振下的樓市新週期

  • 作家相片: Kristie
    Kristie
  • 4月15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事件背景:央企單月拿地超200億引爆市場

2025年4月15日,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披露,保利發展一季度在北京核心區新增15個房地產專案,土地價款突破210億元,其中朝陽區東四環TOD專案"朝陽ONE"首開即攬金27.3億元,創近三年單盤首日銷售額新高。同期北京竣工保障性住房8萬套(間),超額完成季度目標,形成"高端改善+民生保障"雙輪驅動格局。

 

核心驅動要素解析

1. 土地市場結構性回暖  

   保利新增土地貨值達335億元,同比激增306%,主要集中於海澱永豐、朝陽望京等產業聚集區。其中海澱專案平均樓面價突破6.8萬元/㎡,較2024年同期上漲22%,顯示房企對高能級城市核心地段的價值共識。值得關注的是,成都、合肥等新一線城市同步出現土地溢價率回升,合肥一季度宅地出讓金同比增26.5%,核心區地塊溢價率達15%。

 

2. 產品創新啟動改善需求  

   "朝陽ONE"專案通過"地鐵上蓋+商業綜合體+高得房率"(89㎡戶型得房率82%)的產品設計,實現單日去化率91%。這與北京3月二手房成交2.1萬套(同比+66%)但均價微降0.1%的"以價換量"形成鮮明對比,印證核心區改善型產品仍具較強價格韌性。

 

3. 政策工具精准發力  

   住建部推動的"城市更新中央財政補貼"政策成效顯現,北京獲得12億元專項補貼用於老舊社區改造。同步實施的"取消聯合體區域限制"土拍新政,使朝陽、海澱等區域土地出讓週期縮短30%,土地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。

 

市場連鎖反應

1. 房企戰略分化加劇  

   央國企加速佈局:保利、中海等頭部房企將70%拿地資金投向北上廣深,其中北京單城拿地占比達45%。民營房企轉向輕資產運營:融創將武漢12個商業專案委託給華潤運營,換取管理費分成。

 

2. 價格體系重構  

   核心區與非核心區價差擴大:海澱西山別墅區成交價突破15萬元/㎡,而房山良鄉板塊新房均價僅2.3萬元/㎡。二手房市場呈現"核心資產抗跌、遠郊承壓"特徵,豐台次新社區近兩年跌幅超20%,但西城德勝學區房價格環比上漲5%。

 

3. 衍生市場爆發  

   北京高端房產託管服務需求激增,自如推出"豪宅智慧管家"服務,管理費溢價達30%。核心區法拍房成交週期縮短至45天,較普通房源快2倍,反映高淨值人群資產配置策略變化。

 

專家觀點與數據洞察

1. 政策效應評估  

   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指出:"當前政策已形成'土地供應優化+信貸支持+需求釋放'組合拳,預計二季度核心城市房價將止跌回升,但全面普漲可能性較低。"

 

2. 風險預警  

   • 庫存結構性矛盾:北京現房庫存占比升至35.4%,部分遠郊專案去化週期超24個月  

   • 房企資金鏈壓力:中交地產年報顯示歸母淨虧損51.79億元,多家房企觸發退市風險警示  

   • 政策邊際效應遞減:3月北京首套房貸利率降至3.1%歷史低位,但客戶諮詢量環比僅增8%

 

3. 投資策略建議  

   • 核心資產配置:聚焦地鐵1公里內、房齡10年內的改善型產品,溢價率控制在15%以內  

   • 風險對沖工具:配置10-15%倉位的REITs產品,如華夏北京保障房REIT(年化收益5.2%)  

   • 區域選擇邏輯:優先選擇產業人口淨流入超50萬/年的城市新區,規避資源型收縮型城市

 

未來展望:分化中尋找確定性

1. 政策深化方向  

   住建部擬出臺《核心城市土地供應指引》,要求土地出讓金30%定向用於保障房建設。北京計畫將共有產權房供應比例提升至40%,土地出讓實行"限房價、競品質"新模式。

 

2. 行業格局演變  

   房企TOP20市場份額預計從35%升至50%,地方城投轉型為城市綜合運營商,成都城投、武漢城建等企業土地一級開發收入占比將突破40%。

 

3. 技術賦能趨勢  

   BIM技術覆蓋率將提升至80%,北京試點"數字孿生社區"建設,實現從規劃設計到物業管理的全生命週期數位化。智能家居滲透率預計突破45%,帶動精裝房溢價率提升8-12%。

 

這場由核心城市土地市場回暖引發的樓市變局,本質上是人口、產業與政策紅利的再平衡。正如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所言:"房地產正在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耕,能持續創造產品力和服務力的企業將贏得下一個十年。"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