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中美關稅博弈再升級:全球供應鏈重構下的商業邏輯裂變

  • 作家相片: Kristie
    Kristie
  • 4月8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特朗普政府宣佈對全球商品加征“對等關稅”政策,引發國際資本市場劇烈震盪。美國標普500指數單日振幅超7%,恒生指數暴跌13.22%,國際金價單日下跌4.6%,原油期貨價格創三個月新低。這場由關稅引發的金融風暴不僅衝擊傳統市場,更暴露全球供應鏈與貨幣體系的深層矛盾。  


事件背景:關稅政策的全球衝擊波  

1. 美國單邊關稅升級  

   特朗普於4月7日簽署行政令,對進口商品加征34%-50%關稅,覆蓋5000億美元商品,並威脅若中國不撤回反制措施,將於4月9日追加50%關稅。此舉直接導致美國三大股指期貨開盤暴跌,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一度跌超5%。  

 

2. 中國強硬反制措施  

   中國商務部於4月8日宣佈對美進口商品加征34%關稅,並實施稀土出口管制,直接影響美國軍工和高科技產業。同時,央行宣佈通過再貸款工具向市場注入5000億元流動性,中央匯金、中國誠通等“國家隊”增持超800億元ETF穩定股市。  

 

3. 歐盟與亞洲市場連鎖反應  

   歐盟擬對美鋼鋁產品加征25%關稅,計畫5月16日生效;日本、韓國股市單日跌幅超7%,外資淨流出創紀錄。全球資本加速流向黃金、國債等避險資產,COMEX黃金期貨一度跌破3000美元/盎司,10年期美債收益率飆升20個基點至4.2%。  


金融市場劇烈震盪的表現  

1. 股市流動性危機  

   • 美股:道指單日跌超700點,特斯拉市值蒸發2265億美元,科技股因關稅成本壓力集體跳水;  

   • A股:創業板指跌12.5%,超5200只個股下跌,半導體、汽車板塊跌停潮;  

   • 港股:恒生科技指數重挫17.16%,小米集團單日市值蒸發超800億港元。  

 

2. 大宗商品與匯率異動  

   • 國際油價跌破60美元/桶,布倫特原油期貨創2023年來新低;  

   •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跌破7.34,日內振幅近1000基點,香港金管局啟動匯率穩定機制;  

   • 比特幣單日暴跌8.65%,44.65萬人爆倉,市值蒸發超500億美元。  

 

3. 衍生品市場恐慌加劇  

   芝加哥期權交易所(CBOE)恐慌指數(VIX)飆升至60以上,創2022年以來的最高水準。標普500指數6月期貨隱含波動率突破41%,反映市場對長期衰退的深度擔憂。  


深層影響與政策博弈  

1. 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  

   • 特斯拉上海工廠追加200億元投資擴建產能,墨西哥零部件供應商訂單量單周增長38%;  

   • 華為昇騰AI集群轉向中東市場,與沙特NEOM智慧城市專案簽約20億美元訂單。  

 

2. 貨幣政策分化加劇  

   • 美聯儲面臨降息與抗通脹的兩難:鮑威爾堅持“推遲降息”,但市場預期年內降息概率升至94%;  

   • 中國央行逆週期調節加碼,金融監管總局上調險資權益類配置上限至45%,釋放長期資金1.66萬億元。  

 

3. 地緣經濟聯盟重組  

   • RCEP成員國貿易額同比激增23%,東盟加速建立獨立清算系統以減少對SWIFT依賴;  

   • 歐盟通過《數字貿易壁壘法案》,要求科技企業數據本地化存儲,衝擊美國雲計算巨頭。  


投資策略與風險預警  

1. 短期避險配置  

   • 黃金+國債組合:配置比例建議4:6,對沖地緣風險與政策不確定性;  

   • 紅利低波策略:長江電力、中國神華等高股息標的近1月漲幅超15%,防禦屬性凸顯。  

 

2. 中長期價值挖掘  

   • 半導體設備國產化:關注中微公司(刻蝕機龍頭)、北方華創(薄膜沉積設備);  

   • 新能源技術迭代: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量產成本降至0.5元/Wh,較LFP電池降本30%。  

 

3. 風險提示  

   • 4月15日美國財政部將發佈加密監管細則,可能引發數字貨幣市場劇烈波動;  

   • 全球碳稅政策或增加礦企運營成本30%以上,需警惕有色金屬板塊下行壓力。  


機構觀點與市場展望  

• 摩根士丹利:建議超配中國科技股,認為關稅政策將加速AI算力國產化進程;  

• 高盛:下調標普500指數年末目標至5800點,預警企業盈利衰退風險;  

• 中金公司:A股估值已處歷史低位,建議關注“內迴圈”主題下的消費升級與高端製造。  


結語:秩序重構中的投資邏輯  

此次關稅危機揭示了全球化3.0時代的三大裂變:  

1. 貨幣體系多元化:美元霸權受挑戰,黃金與數字貨幣成新避險錨;  

2. 產業鏈區域化:RCEP與《數字貿易壁壘法案》重塑區域經濟規則;  

3. 政策工具創新化:各國從“放水救市”轉向“精准調控”,結構性工具成主流。  

 

正如《經濟學人》評論:“2025年的金融戰不再是零和博弈,而是規則制定權與價值定義權的終極較量。”在不確定性加劇的全球市場中,投資者需以“韌性+創新”雙輪驅動,方能在變局中捕捉結構性機遇。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